编者按: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五年,是君山发展历程中一段至关重要的航程。
回首五年前,“十四五”规划的蓝图绘就,“地区生产总值跃升”“农文旅体大融合”等目标言犹在耳,那是一份必须用实干作答的时代考卷。
今朝回望,蓝图是否已成现实?承诺是否一一兑现?为系统检阅这份沉甸甸的“君山答卷”,区融媒体中心今起推出《奋进这五年·君山答卷》系列报道。
我们将循着规划的坐标,以数据对标成效、以项目见证发展、以故事感知温度,深入经济、城乡、生态、民生一线,呈现一幅幅可感可知的君山蝶变画卷。
这份答卷,写在洞庭湖畔,更写进千家万户。敬请读者跟随我们的报道,一同翻阅这份用五年奋斗写就的精彩篇章。
碧水如镜映初心
——君山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五年实践
洞庭之滨,君山叠翠。凭栏江豚湾,一江碧水东流,几头江豚不时跃出水面,划出优美弧线,引来游客阵阵惊呼。
这抹长江中跃动的“微笑”,是检验君山生态环境的“试金石”,更是岳阳市君山区五年来矢志不渝“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生动答卷。

铁腕治污,守护一江碧水的生命线
“十三五”末期,君山区面临的发展考题严峻:如何打破“沿江工业带”的路径依赖,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答案源于一场动真格的铁腕治污。
——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区渔民退捕上岸,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昔日“寂静江湖”重现生机。
——系统推进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运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推动老工业企业绿色转型。
——全面优化河道湿地质量,提高水系连通性,恢复水生生物及候鸟迁徙通道。
“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这里的珍稀生灵,守护着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巡护员周辉君望着江面,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洞庭流域江豚数量160余头,成群嬉戏的画面已成常态。

点绿成金,探索生态价值的转化路
生态好了,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富民资本”?君山区以“农文旅体”大融合为笔,绘就了一幅“点绿成金”的生动画卷。
在江豚湾景区,曾经的砂石堆场已蝶变为网红打卡地。“我们设计了多条精品研学线路,将静态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参与的教育体验。”君山区文旅广体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发系列研学课程,该区实现了从“卖风景”到“卖体验”“卖知识”的升级。
以“江湖君山”为核心品牌,君山区推进麋鹿苑、微笑绿洲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提质改造,将分散景点串珠成链。持续举办的马拉松、观鸟节等特色活动,让“到君山,看江豚、候鸟、麋鹿”成为风尚。
生态文旅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沿线乡村振兴。依托优质生态背景打造的精品民宿、生态农庄不断涌现,村民们吃上了“生态旅游饭”。“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渔民上岸餐饮店老板陈秋竹笑着说。

制度创新,筑牢绿色发展的压舱石
守护一江碧水,非一时之功,需长久之策与制度创新。今年初,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岳阳市分公司开出首笔淡水湿地碳汇价值保险保单,为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内8744亩湿地植被提供风险保障。这正是君山区在全国率先探索的湿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君山区湿地碳汇项目是全国首个达到国际标准挂牌公示的淡水湿地修复项目,每年可产生约11500吨碳汇量。随着湿地碳汇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片摇曳的芦苇荡,正从“生态财富”变为可计量、可交易的“绿色黄金”。
从“湿地财富”到“生态包袱”,再到“绿色黄金”,君山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以摇曳千年的芦苇为笔,描绘着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文明新篇。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君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十四五”征程即将收官,君山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答卷。展望未来,君山区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让“江湖君山”的生态故事更加精彩,让一江清水东流、一方候鸟欢歌、一片绿意盎然的盛景永驻“江湖”。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实习记者:姚卓
编辑:张佳玲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精致君山,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