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以下简称“旅发大会”)将于5月24日至26日在岳阳盛大启幕。目前,岳阳全市上下正在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以“满血”状态迎接这场文旅盛会的到来。
岳阳这座承载千年文脉、坐拥江湖浩渺气象的城市,缘何倾全城之力举办这样一场大会?答案或许隐匿于洞庭湖那粼粼的波光之中,镌刻在岳阳楼的千古诗句里,但更为深刻的,是深植于当代岳阳人对城市未来的深邃思索。这场盛会,绝不仅仅是文旅产业的“催化剂”,实则是一场攸关城市命运的深度实践。
从张家界的奇峰云海,到郴州的雾漫东江,再到衡阳的回雁峰下,自2022年始,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接力棒传递至今,已然淬炼出“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湖南密码。当聚光灯转向岳阳,这座承载着“忧乐精神”基因的城市,正以文旅为笔,在长江经济带的壮阔画卷上书写新的传奇。
岳阳承办这届旅发大会的底气,源自其“江湖之间”得天独厚的禀赋。长江与洞庭湖于此交汇,岳阳楼、君山岛等文化地标闻名遐迩,“一湖一楼一岛”是这千年文脉的密钥;龙舟文化、洞庭渔歌源远流长。然而,资源并不天然等同于优势。在文旅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当下,如何给岳阳文旅一个绽放的机会?如何让静态的文化遗产鲜活起来,促使生态资源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已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
本届旅发大会的举办,宛如一剂“破局良方”。岳阳借助整合分散的文旅资源、升级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业态等举措,力图打破“有景点少产业,有流量没留量”的困境。从精心打造洞庭湖文化生态圈,到全力塑造“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品牌,这场大会,本质上是城市发展逻辑的华丽转型——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转向以文旅为支点,进而撬动全域经济的全面升级。
文旅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岳阳的实践给出了明晰的答案。诸如家门口涌现的就业机会,民宿集群、非遗工坊、悬崖咖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民众收入中旅游贡献率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市民的生活品质亦得以显著提升。借力旅发大会,老旧街区华变为文创空间,社区公园升级为智慧景区,市民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内,便可尽享文旅升级带来的舒适便捷。
旅发大会,正成为岳阳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引擎。“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江豚的微笑”等岳阳文旅名片越来越亮;君山银针、樟树港辣椒、辣条之乡声名愈加彰显;平江酱干、岳阳黄茶等一众土特产,乘势搭乘“文旅快车”走出深闺,不少乡村老屋被巧妙盘活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市民和游客体验“慢生活”首先之地,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实际上,这场旅发大会的意义早已超脱旅游范畴本身。当数字光影技术映照在千年岳阳楼之上,当传统龙舟与无人机群“水天联动”,传统文化正以现代的语言与年轻一代展开对话;当洞庭湖生态治理与文旅开发同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了生动具象的表达。
更为深层的变革,体现在城市治理思维的嬗变。岳阳以旅发大会为契机,大力推动“全域景区化”管理,将文旅标准融入城市服务、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这种“以会促建”的治理智慧,实则是在探寻后工业时代城市转型的中国方案——通过文旅融合,激活城市内生动力,在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之间寻得精妙平衡。
旅发大会并非终点,而是岳阳重新定义自我的崭新起点。当游客为一场光影秀惊叹之时,这座城市正完成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华丽蜕变;当老百姓的荷包因文旅产业逐渐丰盈,发展才真正拥有了温度。这座充满“江湖气”的城市正通过此次盛会,为旅游发展积攒人气,为老百姓带来财气,为城市增添烟火气。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岳平
编辑:张佳玲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精致君山,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