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百年不息的军礼 只为中国!
2024-08-17 10:07:05 字号:

图片

百年兵心荣光在,梦里依稀话轮台。

手心微微向前,101岁的抗战老兵方吉良似使出浑身力气般将右手缓缓上举齐眉,完成了一个一如79年前的标准军礼。

8月15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的日子,岳阳市大德志愿者协会联合君山区芦苇总场,来到芦苇总场杨坪管理站探访了101岁的抗战老兵方吉良。临别时,行动不便的方吉良老人无声地行了一个军礼,像一种热烈的礼赞,像一种无言的呼唤,像一种深情的告别。

老兵不死,兵心永存!

驱寇心切少年郎 军礼一敬上战场

1924年4月25日,方吉良出生于岳阳县筻口乡孟家村一个贫苦的家庭。1938年底,方吉良家乡沦陷,山河破碎,家园劫难,日寇的累累罪行在年少的方吉良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1941年春,方吉良被国民党抽丁当兵,年仅17岁的方吉良向家乡敬了一个稚嫩的军礼,便踏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

袍泽万千埋他乡 军礼一敬泪两行

“当时我们以为只要有了枪,就能在战场上手刃日寇,报仇雪恨,可不巧,我们一行200多人经过简单的军训就被补充到工兵团,安排在山西大同一带修公路、修飞机场。”回忆起往昔,方吉良至今都为没能在战场上真枪实弹的与日寇战斗而感到遗憾。

“日寇炸、我们修,修了炸、炸了修,有时我们还没修好,日寇就炸来了,记得一次我们来不及疏散,就和日寇丢下的炸弹遇上了,爆炸烟尘散尽,才发现死了18人,一同去的一个老乡也死了,连尸首都没找全!”此次灾难让年少的方吉良明白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和平的难能可贵。

在大同2年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方吉良他们不怕死、不怕累,用生命和汗水保障了一条条公路畅通无阻,一个个机场通航无忧,为抵抗日寇入侵作出了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贡献。

1943年方吉良几经辗转被编入长沙绥靖公署警卫团,因曾经在私塾待过两年,他被安排从事后勤工作。

1944年5月至8月,方吉良参与了第四次长沙保卫战。“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太惨烈了,日寇的飞机大炮太厉害了,我们警卫团都差不多打光了。”在这偏僻的乡村,两行清泪映照着方吉良老人对往昔无限的感慨,“比起千千万万埋骨他乡的袍泽,我是何其幸运。”

为爱止戈明大义 军礼一敬换乾坤

“79年前的今天是我此生最为铭心刻骨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了,饱经战火洗礼的长沙街头到处都是欢庆的人流……”回忆往昔,方吉良眼底也洋溢着幸福。徜徉在欢庆胜利的人海里,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那时方吉良心中朴实的梦想就是赶走了日本鬼子,回家娶个媳妇,过个安宁小日子。而这一天,方吉良再次等上了4年。

1949年8月,长沙绥靖公署警卫团团长程元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心系和平,与其父程潜等国民党进步爱国人士一道发动了长沙和平起义。方吉良被编入中国人名解放军21兵团序列,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一生最光荣的敬礼,就是向中国共产党敬礼,是新生,更是涅槃。”回忆往事,方吉良为当初的选择感到无悔。

1950年11月,方吉良被安置在当时长沙专区岳阳县兵役局工作,1952年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家乡筻口孟家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从此为家乡经济建设奉献了一生。

如今,万千硝烟已成历史,百年风云尽在深深军礼中。

“目前,我们长期跟踪关注的抗战老兵全市已知的仅有10人,这些抗战老兵都已步入百岁高龄,”大德志愿者协会的资深志愿者葛琳老师发出无限感慨,“真的很怕来不及,也许今天的欢聚就是明天的永别,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留住他们的故事,挖掘他们的事迹,让他们过去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今日前行的路,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源:君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君辉 汤可可

编辑:张佳玲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精致君山,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